编者按:王炳颢,中共预备党员,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2020级翻译专业本科生。先后担任班长、学院学生会部长团成员、班级组织委员。曾获国家奖学金、济南奖学金、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,所取得的国家级、省级、校级、院级奖项累计近40项。同时积极参与志愿实践活动,志愿时长311小时,获3次社会服务类、创业实践类特长奖。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,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犹记得去年冬月去青岛旅行,行至栈桥,一时兴起发了条朋友圈。细读建筑的介绍词,看到the pier… was extended to 350 metres in May of 1901一句,又咬文嚼字,好奇起来年月之间的介词of加与不加有何区别。评论区里,几位好友笑话我犯了“职业病”,我这才意识到:不知不觉间,我已经把关注语言文法当作呼吸一样寻常的事,形成习惯。正因诸如此类的一个个瞬间,我才惊觉,语言学习对我的塑造“润物细无声”。
立足专业: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
人们常说:“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。”可惜对于刚上大学的我而言,似乎事与愿违。分流考试排名100开外、双学位实验班面试失利……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彼时的我迅速从步入新阶段的新鲜感中清醒过来。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,随遇而安,调整心态,将目标放在学好专业课上。
得益于翻译专业专而广的培养方案,我不仅得到口笔译训练,还修习了数门语言学类课程。我学会体悟不同用词的细微差别,结合上下文将“argue”一词译为“诉称”而非“辩称”,因为前者用于原告、后者用于被告;我尝试着理解译者“戴着镣铐跳舞”的别样自由,翻译“super-slow reading”时由“极慢阅读”优化为“沉浸式阅读”,透过表面看本质;我在《语言与思维》课程中跟随老师的讲解,思考汉语“党”和“族”后缀的语义语用,自此着迷于语言学;《实验语音学》课上,看到普通话四声调55、35、214、51那么直观地呈现在实验软件上、得知鼻化度连续统理论对于鼻音研究的突破性意义,我震撼于定量研究的魅力与不可或缺。还有二外课上,老师开玩笑地“拉踩”英语和法语,说法语的男女朋友是mon petit(e) ami(e),相比于英语,简直不要太浪漫。语言背后是文化和思维,拿着这把钥匙,我们得以窥见丰富多彩的文化,不时会心一笑,也一点一滴积淀着百科知识和国际理解力。
直击灵魂的触动、刹那间的灵感,每当这两者出现,我对所学专业知识都更了解了几分、也更热爱了几分。立足专业、求之于己似乎让我变成了一个时刻思索语言和语言学的书呆子,但更让我得以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,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,毫不突兀地将学习融入生活。
投身社会:家国天下,事事关心
语言是交流的工具,也是我们理解世界、投身社会的重要凭借。
今年寒假,“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”登顶微博热搜。而在过去四年的课程中,我们有多位老师谈过这个问题,龙和dragon在两种文化中的联想意义大不相同,强行对等并不妥当。我一直将这一点谨记于心。
去年11月底,我有幸参与学校主办的“中国-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体育学学科建设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共同体2023年体育学科发展国际会议”,担任活动期间外宾的陪同口译员和志愿者。大会第二天上午安排了参观学校博物馆的活动,我一同前去。讲解员讲到中国十二生肖文化,依次介绍,对生肖“龙”的介绍是“dragon”。这并不让人意外,也无可厚非,但当时我仿佛突然心揪了一下,课上所学知识苏醒过来。我急忙打断,解释说我们中国的龙并不等同于西方的dragon,龙在我们的文化中象征着祥瑞,这样翻译并不合适。当时现场有些嘈杂,我的声音又比较小,我不确定自己说的内容各位外宾是否听到、听懂,有些怅然。那天晚上有一场茶会活动,看到墙上挂着的兔年手工艺品,我们又一次聊起生肖。一位外宾主动和我搭话,称赞我此前的解释让他们印象深刻,由此谈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。那一刻,我心中的巨石落地。我想,增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、促进各国人民互相理解,必然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发声,其前提便是语言和文化。只有充分了解本国和对象国文化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,才能有效实现文化交流。
除了向外输出、传播中华文化,语言对于引介他国文化也意义重大。四年来,我秉持着“永不设限、积极试错”的心态,参与了许多活动。我赶赴重庆暑期支教,任教小学英语。在与小朋友的接触中,我逐渐明白,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绝不是最佳选择,用文化趣味知识、英文歌等方式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,让他们藉此看到大山外更加广阔的世界,才是题中应有之义。我加入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广播台,讲述英语和法语的渊源,分享ChatGPT、杭州亚运会、“龙行龘龘”背后的繁体字文化,希望通过广播让更多人听到不同视角的见解,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。以上这些,大多归功于语言赋予我们的文化理解能力。
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。非常感激在山大四年结识的朋友和老师,他们中很多人对我都有知遇之恩,帮助我照亮前路、找寻方向。如今,我想我已经完成了探索与塑造自我的“支线任务”,也更有勇气和底气开启接下来的人生副本。在此写下这些,希望可以为后来人带来一点鼓舞与启迪。